首页 新闻中心详细

三年吃不下饭,病因竟在“心里”?当传统治疗失效时,看全科医学如何“整体诊治”!

2025-07-24全科医学科

一位老人三年多来吃不下饭、日渐消瘦,辗转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“慢性胃炎”,但治疗始终不见效。最终,在我院全科医学科团队的细心诊治下,找到了真正的病因,经过针对性治疗,老人终于恢复了健康。这个病例充分展现了医院全科医学“以患者为中心”和整合诊疗模式的优势。

辗转求医无果,老人饱受折磨

70多岁的王阿姨三年来一直食欲极差,吃不下饭,体重不断下降。最近,她还出现了口干、眼干的症状。这期间,她去过不少医院,大多被诊断为“慢性胃炎”,但吃药、治疗始终不见好转,使得王阿姨和家人苦不堪言。

抱着最后一线希望,王阿姨来到我院全科医学科就诊。接诊的刘延丽医生发现,王阿姨的病历厚厚一叠,但问题始终没解决。刘医生注意到,除了食欲差,王阿姨的口干、眼干症状也很明显,于是怀疑可能是“干燥综合征”,并安排了相关检查。

检查结果正常,病因扑朔迷离

然而,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,排除了干燥综合征的可能,这让诊断再次陷入困境。既往针对“慢性胃炎”的反复治疗无效,以及此刻干燥综合征相关检查的全面阴性,构成了双重压力,这正是全科医学发挥其“以患者为中心、整体观照”优势的契机。全科医学科医护团队没有放弃,他们重新梳理王阿姨的病史,并详细询问她的生活情况。这时,一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:王阿姨其实长期在服用抗焦虑、抗抑郁的药物。

心理+生理双管齐下,制定个性化方案

既然王阿姨一直在接受心理方面的治疗,为什么食欲差、口干等症状还是没改善?科室医护深入分析后认为,问题可能比单纯的“焦虑抑郁”更复杂。

是原有的焦虑抑郁诊断不够精准?

是当前的药物治疗方案未能有效覆盖患者的个体化需求?

抑或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以一种顽固的躯体化形式存在?

阴性的实验室报告和持续存在的痛苦症状,合力将全科医生的思维从寻找“单一病灶”推向了理解“生物-心理-社会”复杂交互网络的层面,这正是全科医学解决复杂、未分化问题的优势所在。于是,他们调整思路,决定从“身心同治”入手,为王阿姨制定了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:

①缓解身体症状:虽然考虑心理因素,但王阿姨的胃部不适是真实存在的。秉承全科医学“不忽视任何细节”的原则,医生开了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,帮助改善她的消化功能,减轻患者痛苦,为建立信任和后续治疗奠定基础。

②优化心理治疗:针对王阿姨之前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,医生仔细评估了她的用药方案及潜在副作用,在充分沟通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后,审慎地调整了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种类和剂量,目标是找到更匹配其神经生化特质和核心症状的精准治疗方案。

治疗效果显著,老人重获健康

经过几周的治疗,可喜的变化开始显现,王阿姨的情况明显好转。她的食欲逐渐恢复,口干症状减轻,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,言语间少了几分沉重与焦虑。随着治疗的持续,她的体重开始回升。那个曾经被纳差、口干和消瘦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老人,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。

这个病例充分体现了全科医学的综合优势---不局限于单一症状,而是从整体健康出发,结合生理、心理等多方面因素,为患者找到最佳治疗方案。


康复之际,王阿姨特意送来锦旗,感谢我院全科医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。这面锦旗,超越了普通的赞誉,成为了“全科医学思维在复杂病例中成功实践”的生动诠释。未来,医院全科医学科将持续秉承“以患者为中心,整合资源,解决复杂健康问题”的理念,在守护居民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精进。